爬上斜坡
玩法:
1.将被子叠成一个方块,把宝宝放到四周方有障碍物的床上;
2.宝宝会克服自己身体的重量往被子上爬。
目的:
使宝宝锻炼下肢的负重能力,为站立行走做准备。
小贴士:
大人平时应多为宝宝创造爬上斜坡的机会,如半米宽的光滑木板、支靠在椅子或箱子上,或利用小宝宝们玩的三级滑梯的斜面等。 、
捏葡萄干
玩法:
1.大人将买来的葡萄干洗干净、消毒,再洗净宝宝的小手;
2.然后再地板上铺上干净的纸巾,放几颗葡萄干在纸巾上;
3.妈妈用食指、拇指捏一粒葡萄干放在自己口中咀嚼,引起宝宝想去取的愿望;
4.开始宝宝会伸出手掌,葡萄干全黏在手上,不容易吃到嘴里;
5.这时,大人可以示范用食指、拇指捏一粒、吃一粒;
6.宝宝便会学着大人的样子用食指、拇指捏一粒、吃一粒,学会用两个手指捏取东西。
目的:
锻炼宝宝手的技巧,为以后的精细的手部动作打下基础。
小贴士:
当宝宝学会用手指捏去葡萄干,以后还会用两个手指捡起别针、豆子、头发等细小的东西。
认识大小
玩法:
1.将一大一小两个苹果放在桌上,爸爸抱着宝宝坐在桌旁,教宝宝说“苹果、苹果”;
2.然后爸爸要求宝宝拿大的苹果,如果宝宝拿对了,爸爸就把宝宝抱起来亲亲表示鼓励;
3.如果宝宝拿错了,爸爸自己拿起大苹果说“大的,大的”,让宝宝再试着拿大的;
4.经过示范,宝宝就能认识大小了。
目的:
让宝宝学会分辨大小的能力。
小贴士:
注意要先让宝宝学习拿大的,因为大的容易引起注意,让宝宝先拿大的容易成功。
不要反过来先让宝宝拿下的,因为宝宝眼睛盯着大的,顺其自然就会把大的拿来,让他拿小的就容易拿错。
称呼爸妈
玩法:
1.当爸爸回家时给宝宝带一个新玩具,爸爸说:“叫爸爸才给。”
2.宝宝想要玩具,就会大声叫:“爸。”爸爸高兴地将玩具拿给宝宝,并把他高高举起,以表称赞;
3.当妈妈回家时,宝宝举起双说让妈妈抱,妈妈说:“叫妈妈才抱。”
4.宝宝想要妈妈抱,就会叫:“妈。”这些都是有意识的称呼父母。
目的:
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
小贴士:
宝宝学会称呼,并能巩固下来,会有几个星期又不再称呼父母了,这是常有的现象。
爸爸妈妈不必为此着急,仍然经常同宝宝说话,要他称呼父母,一段时间后,宝宝又会称呼父母了。
翻开盒子找物
玩法:
1.爸爸同宝宝玩两个有盖的大小盒子,把盒盖拿掉,来回摆弄;
2.突然爸爸把大盒子扣过来盖住小盒子,问:“小盒子呢?”
3.宝宝到处看,到处摸,最后翻开大盒子找到小盒子;
4.这时,爸爸告诉宝宝小的在大的里面,再把大盒子扣到小盒子上,让宝宝自己练习翻开;
5.爸爸再那一块积木,也用盒子扣住,让宝宝自己找积木;
6.以后宝宝就知道可以用盒子扣住小的玩具来做“寻找”的游戏了。
目的:
训练宝宝学会同别人玩游戏,与人相处的能力。
小贴士:
当宝宝找到东西时,大人要表扬宝宝“真棒”,让他有成就感。
这个游戏也可以让宝宝同爷爷、奶奶一起玩,要教宝宝学会尊重老人。
玩转大笼球
玩法:
1.妈妈扶着宝宝的腰和臀部,让他在大笼球上转;
2.待宝宝习惯后,在大笼球前方放个玩具,妈妈拉着他的脚踝,让他伸手到地上捡玩具;
3.大笼球是球体,宝宝趴在上面转动时,身体会跟着球旋转,体位变动需要自己不断保持平衡;
目的:
给宝宝的前庭和小脑一定的刺激和锻炼,锻炼全身动作的协调能力。
小贴士:
如果没有大笼球,让宝宝坐在秋千上晃动,也有相似的效果。
摇拨浪鼓
玩法:
1.妈妈拿起拨浪鼓摇动,让拨浪鼓的两个小扣子在鼓面上击打出声音;
2.然后将拨浪鼓递给宝宝,让他自己摇响,宝宝就会摇个不停;
3.妈妈再示范,手腕前后转动才能打响拨浪鼓;
4.多示范几次,宝宝渐渐就学会了摇拨浪鼓。
目的:
训练宝宝旋转手腕的动作,为将来宝宝学习写字和画画打下基础。
小贴士:
同样,当宝宝学会摇拨浪鼓时,大人要说“真棒”,以鼓励宝宝。
玩法:
1.妈妈给宝宝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妈妈问:“今天讲谁的故事啊?”宝宝会指着封面图中的猫;
2.妈妈可再问:“猫去干什么呢?”宝宝又会指着鱼,表示猫去钓鱼。
目的:
让宝宝学会使用身体语言。
小贴士:
大人每天给宝宝讲故事时,一定要他回答问题,宝宝虽然不会讲话,但会用手指指图作答。
另外,当宝宝指图作答时,大人把宝宝指出的事物清楚地说一遍,为以后宝宝用声音回答问题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