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赏菊花、饮菊花酒、食菊糕,已经成为了重阳节的标志性风俗,被人们赋予了吉祥、健康、长寿的期盼。
菊花:传统美食与良药
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可能已经有食用菊花的历史。而到了汉代,以菊花来制作菊花酒,已经成为了相当流行的习俗。
记录西汉时期逸闻轶事的《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以菊花酿酒,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菊花是中国传统美食和药材。
菊花:药食同源保健康
菊花为菊花科多年生草本。汉代时,菊花入药,被用来健体延年,据《本草经》记载:“菊服之轻身耐劳。” 《本草经疏》谓:“菊花,为去风之要药,生捣治疔疮、血线疔之主也。”宋代诗人苏辙:“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
中医认为,菊花味甘性凉,具有疏风明目、清热解毒、滋补肝肾之功效,能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心胸烦热等症。可以清肝热、平肝阳,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等症状。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有疏风、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菊花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通过对菊花成分的实验提取,发现从中提取的黄体酮类物质里面含有主要抗肿瘤成分的木犀草素和芹菜素。菊花具有降血压、消除癌细胞、扩张冠状动脉和抑菌的作用,长期饮用能增加人体钙质、调节心肌功能、降低胆固醇,适合中老年人和预防流行性结膜炎时饮用。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也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菊花茶香气浓郁,提神醒脑,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经、舒缓头痛的功效。现代科学已能提取菊花中的有效成份,制成菊花晶、菊花可乐等饮品,让喜爱快捷省时的人饮用起来更为方便。
菊花可以做成精美的佳肴。“菊花肉”是经过长期摸索制作成的一种菊菜,它由一块块用蔗糖熬浆炮制的白嫩猪肉加工制成,玲珑剔透,有如白玉,每块之上黏上几丝菊瓣,饱饮油脂糖甜,观其金黄色泽,吃到口里荤中有素,素中有荤,香甜不腻,实为名菜。
还有菊花鱼球、油炸菊叶、菊花鱼片粥、菊花羹、菊酒、菊茶等等,这些菊餐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北京有名的“菊花锅子”(即在涮羊肉火锅里放些菊花煮汤),清淡味美,更是别有风味。当然,对于菊花,《本草汇言》中提到:“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人,宜少用之。”所以平时怕冷、手脚发凉、脾胃虚弱等虚寒体质者最好少食菊花类食物。
【养生指引】
方一:菊花酒
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方二:杭菊糖茶
每次用杭菊15~30克,放入开水中片时,去渣加糖适量,保温瓶内贮存,代茶饮。有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之功,可治风热头痛、外感初起、眼结膜炎、疔肿热毒等症,还能够起到养神的作用。
方三:山楂决明白菊茶
用白菊花3克,生山楂、草决明各15克,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半小时后饮用,每日数次。治高血压型心脏病。
方四:菊花龙井茶
每次用菊花10克、龙井茶(或一般绿茶)3克,放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焗片刻即可饮用。主治高血压、肝火头痛、眼结膜炎等症。
方五:菊花枕
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方六:菊花肴
由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